0638太阳集团

会展成“朝阳”还得告别哪些“囧事”

2015-05-21 01:51:00

       前天结束的国家会展中心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,内外交通、配套设施等问题让人惊呼:一个展览,瘫痪半个城!

       一场国际水准的医疗产业峰会,却暴露出国家会展中心与“国际水准”的差距。

       近年来,我国的展览经济方兴未艾,每年以20%左右的速度增长。去年底,伴随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的国家会展中心基本建成,上海拥有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会展综合体。当会展日渐成为申城服务贸易业的重要支柱,会展经济日渐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拉动消费增长的“助推器”,展览业要成为名副其实的“朝阳产业”,还必须跟哪些“囧事”说再见?

外部交通接近瘫痪

       “当天上午,我从市中心赶往青浦法院开庭,在经过国家会展中心的时候,整整被堵了一个小时!”钱翊樑是执业律师,通常开庭的路程耗时都会算得很准,“但是,谁能想得到,一边在搞大型展览,一边是场馆周边的道路还在开膛剖肚!”

        种种配套设施的不足,使国家会展中心倍受诟病,交通无疑是质疑的焦点,本报记者实地探访体验。

       轨道交通2号线是市区抵达会展中心的唯一一条地铁线路,徐泾东站出站即是会展中心,展会期间它成为瞬间人流压力最大的站点。即使在部分公司已经撤展的第二天中午,回程观众源源不断涌入地铁,令并不宽敞的站台始终显得嘈杂拥挤。周日下午近3时许,场内志愿者指路时已经提醒:“建议你们早点走,再晚一点的话,地铁都挤不上去。”

      早在国家会展中心建成之前,徐泾东站已经投入使用,它的规格无法与国家会展中心的客流量相匹配,其隐患显而易见。很难想象以展会第一天的人流量,这个站台上是怎样的“盛况”,虽然引导、限流等安保措施到位,但仍然令人为它的安全捏一把汗。

       地铁线路只有一条,配套的公交车也十分有限。除了7条带“徐”字的郊区线路,其余4条公交线路也大都是从郊区开往轨交2号线徐泾东站,如197路公交车的起点是华新镇;706路的起点是九亭汽车站;710路经崧泽大道驶来;865路和市区稍微贴近一些,经由虹梅南路、上海动物园开往徐泾东站。

       仅靠这些城市公共交通,想在下午或傍晚疏散大批观众,压力非同小可。会展中心提供的短驳车仅开往10号线虹桥机场T1航站楼、13号线金运路站和9号线中春路站,且下午3时后才有。国家会展中心吸引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,如有短驳车直接驶往虹桥机场T2航站楼和虹桥火车站,既能为外地观众提供便捷,也能短时间内疏散部分人流。

       至于出租车,到哪里打成为难题。几个志愿者给记者的回答几乎是一样的,“有出租车候车点,但基本打不到,没有车过来,还是用打车软件叫一辆吧。”在出租车候车点,记者等候多时,不见一辆出租车进来。有观众建议,有展会期间,应组织出租车前来带客。

       内部行走是场噩梦

       当钱翊樑被堵在展馆外的马路上时,展馆里却已是人如潮涌。后来的统计显示,参观医疗器械展览的客流竟然超过了不久前的国际车展——如此客流规模,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。

        国家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,展览面积50万平方米,被称为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建筑单体和会展综合体。展会期间,一天少则几万人次,多则可达一二十万人次进出展馆。然而,场内交通同样令人头疼。

       在美丽的“四叶草”内行走,几乎是场噩梦。偌大的会场没有电瓶车作为场内代步工具,交通基本只能靠走,不仅令人疲惫不堪,还降低了观展的效率。如果内场和外场都增设电瓶车服务,相信观展体会能够改善不少。而且,如此高强度的暴走,还苦于无法休息,场内可供观众休息的座椅寥寥无几,偶尔才在角落里见到一两个。

        对于国家会展中心的场内环境,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潘海啸认为,面积太大,观众一天走下来会非常累,应该有场内公交车,便于观众从一个馆到另一个馆参观。

         此外,客流进了展馆,到了饭点却因办展方事前没有料到如此大客流,餐饮供不应求,只好匆忙调运汉堡包。“其实,展览活动有众多参展商参与,更有数量众多的观众参与,是典型的群体性公众活动,特别涉及到公共安全,决不是调运一批汉堡包就能解决的。”钱翊樑律师说,2010年世博会之所以能成功举办,一个重要原因是,世博园区内公共安全的管控措施非常有效——世博园区是封闭场所,入园要安检,园内还有大量志愿者维护秩序,组织化程度之高,值得日常办展借鉴。

        各自为政亟待统筹

       今天的博览会早已不再仅仅是企业之间的交流会,而是成千上万普通消费者也要参与其中的大平台,一场展会带来的各类管理需求,也不仅仅是交通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在组织协调、公共安全维护之外,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,由于没有统一的备案登记制度,展览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状况,假展、骗展现象屡屡发生,参展者遭受经济损失后无从维权。钱翊樑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就曾收到对一些展会的侵权投诉咨询。

       事实上,一场展会从一两天到十来天不等,但由于展览活动的临时性,参展方都是“完事走人”,一旦在展览中发生纠纷,往往无法得到及时解决,参观者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侵害也往往无法得到有效解决。

       中国的展览业早已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“订货会”“交易会”“展销会”,发展到各类专业型展会——上海国际汽车展、动漫展、2010年上海世博会,便是其中的“代表作”。展览业的发展,极大地促进了经贸、文化的交流,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。近几年来,比较国内各大城市的办展数量,上海名列前茅,展览业已经成为申城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可以预料,未来若干年内,申城会展业面临难得的机遇,发展空间十分巨大。

       “但是,与展览业市场的蓬勃发展相比,本市与展览业发展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显得很不适应。首先,没有一个专门的行政机构协调管理,职能部门难免权责不明。”钱翊樑说,之所以会发生“一个展览,瘫痪半个城”的尴尬,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存在“信息壁垒”,各自为政,会场里办展的只管办展,会场外修路的只管修路,却没有一个统一协调的机构“统筹各方”。(来源:新民晚报  记者 姚丽萍 姜燕)

0638太阳集团